“微笑”的故事 微笑的歌
发布时间:2012-09-01笑口难开为哪般
唇腭裂,俗称兔唇,是一种先天性的生理缺陷。在我国,新生儿患唇腭裂的比例为1.8‰,有近240万少年儿童因患唇腭裂而无法微笑,承受着生理、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其实,唇腭裂病人并非无药可治,关键是由于贫困、担心、焦虑和消息闭塞等原因拖延了他们的治疗,进而导致了生活上的不便和人生的悲哀。1999年,“微笑列车”驶入中国,2001年,“微笑列车”驶进南阳。同年我院通过了“微笑列车”专家组考核评审,被确定为首批“微笑列车”免费唇腭裂矫治手术及二期修复定点医院,为那些饱受唇腭裂之苦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2008年4月15日经国家卫生部、中华慈善总会、美国“微笑列车”中国办事处、中华口腔医学会综合考评,我院被评为“微笑列车”A级医院,为微笑列车最高级别。截止目前,已有10000多名患者得到了救治。
血性男人 46岁找回自信
姜某,男,46岁,出生于内乡县西庙岗乡,于2011年2月8日因双侧唇裂入院。他可能是接受唇腭裂治疗年龄中最大的,他弟媳陪他入院接受各项检查。当我们问姜建国:“免费唇腭裂手术在我院已开展10年了。为什么这么晚才过来做手术呢?”他说:“之前不知道这个项目。过完年听做过唇腭裂手术的患者家属介绍的。”其实内乡离南阳并不远,免费唇腭裂手术在南阳已经开展10年了,居然现在才得知消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消息闭塞。西庙岗是内乡山区的一个小乡镇,再加上网络等各方面信息的闭塞,所以这么晚才接受治疗。当我们问他:“做完手术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笑着对我们说:“去南方打工带一个老婆回来结婚。”
“微笑列车”——相见恨晚
郭某,男,23岁,镇平县卢医镇人。因患腭裂于2011年2月16日入院。当我走进309病房时,问他父亲:“镇平离南阳这么近,为什么这么晚才过来接受治疗?你们是如何获得唇腭裂手术免费信息的?”他说:“听亲戚说的。在孩子三四个月的时候去镇平县医院咨询过,当时医生说修补还太早,后来由于粗心大意,也没治疗。现在由于说话不清晰,过完年听亲戚朋友说才来医院治疗的。同时他还笑着说:“还是国家政策好,要是早知道‘微笑列车’的话,就会很早来了,也不会耽误这么长时间了。真是相见恨晚啊!”
朴实的话语 灿烂的微笑
孙某,驻马店市泌阳县人。一个6月龄的唇裂女孩,于2010年12月1日入院。每当我们走进307病房,进行晨间护理或者进行各种治疗或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她的母亲和奶奶总是不停的道谢:“谢谢你们了,她的手术很成功,我们真的很满意,非常感谢你们!”
朴实的话语,灿烂的微笑,可以看出她们的真诚。她们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信心,看到这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我禁不住给她拍了张照。
微笑列车赋予她亲情
李某,南阳淅川县毛堂乡人。一个18岁的女孩由于唇裂术后效果不佳于2010年11月19入院。
在她住院期间,她的丈夫及公公一直陪伴着她。她是不幸的,可她又是幸运的。虽然上天在她嘴唇上留下一个伤疤,但她的丈夫和公公却不嫌弃她,依然陪着她,照顾她。
“微笑列车”——成就了一个完整的家
高某,女,1岁,唇裂,于2010年12月1日入院。她出生时,因患有先天性的唇腭裂,被狠心的父母抛弃在平顶山郏县安良乡菜市场的大街上,过往行人见她嘴唇残缺,没人愿意收养她,她在菜市场门口整整饿了一天、晒了一天、哭了一天,随着哭声渐渐微弱、脸色也渐渐发白,眼看呼吸渐渐不支了。也许这小孩命不该绝,在这生死关头,被一位好心的老汉收养了。后来一位中老年女性看到这位老汉孤身一人抚养孩子很辛苦,就毅然嫁给该老汉,组建了一个完整的家,共同照顾该患儿,给这个孩子一个完整的爱。听亲朋好友说唇腭裂手术免费的消息后,就抱孩子来院接受治疗。
长途跋涉 只为更美
韩某,男,17岁,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周集乡人。因为唇裂术后效果不佳于2011年2月14日入院。当我走进302病房,询问其母亲:“怎么跑这么远来我们南阳做手术?怎么知道唇腭裂手术是免费的?为什么不在当地医院或郑州大医院做手术呢?”她笑着对我说:“没来南阳之前,也去过好多地方。总是担心焦虑,害怕影响孩子的未来。去郑州跑了好几家大医院,一是手术不免费,二是效果也没这里做的好。过完年听亲朋好友说,才来这里接受治疗的。毕竟这里手术很成熟,已经做过10000多例了。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孩子的唇裂在这里修复——放心!”
当贫穷遭遇爱心
段某,男,15岁,平顶山市鲁山县磙子营乡人。于2010年11月24日因腭裂入院。他在两三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与父亲相依为命。每当看到他,总觉得心里很酸。他住院的第二天早晨,在医院门口捡了一个脑瘫患儿。小永生把脑瘫患儿抱在怀里,把自己舍不得喝的牛奶喂给他,还买玩具给他玩。虽然他很贫穷,可他却很富有爱心。在他幼小的心里,觉得那个脑瘫患儿应该和自己一样得到呵护和关爱。
类似的故事举不胜举。一个故事,犹如一首动人的歌;一个病例,犹如一串伤心的泪。身有残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当然,这些唇腭裂患者大多数来自贫困地区、贫困家庭,但贫穷只是影响治疗的一个方面,关键的是身残不能心也残,熟视无睹地默认命运、自抱自弃、哀怨叹息,有些连父母也跟着怨天忧人,那么等待他们的不是永无止境的人生苦役,还会是什么?
给他们一张美丽的脸
在这微笑的背后,倾注了不少白衣天使的心血和汗水。特别是张兴华主任和秦羽护士长领导的精英团队,他们竭力为这些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其实,“微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汤晓雨主任这样说:“对唇腭裂矫治虽称不上是高难度的手术,但对修补技巧却要求很高,若责任心不强、手术不细致、修补不到位,就很容易出差错,影响容貌不说,还会有生命危险。”护理人员对病人除了耐心细致的治疗护理外,做的最多的就是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
“微笑”的故事 微笑的歌
每个唇腭裂患者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着辛酸与欢乐。
对于这些微笑病人,我们更多的是像家人般的关怀;对于路途遥远的微笑病人,我们给他们报销路费;对于家庭贫困的微笑患者,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生活上的关怀。
其实,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微笑的深情也是无限的。给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奉献一颗爱心,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个新的人生、新的希望。但愿微笑列车能够驰骋中原大地,给更多的唇腭裂患者带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