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1岁3月宝宝下巴上流粘液1年医生检查后很吃惊:真罕见

发布时间:2019-10-10

近日,市区的张女士带着自己1岁多的宝宝到南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张女士讲,1年前她偶然发现孩子的下巴上有一“针眼”大小的口,会有透明粘液流出,想着没什么大事,就没重视。谁知半月前,她发现孩子的下巴肿胀发红,一按下巴孩子就疼的哇哇直叫,就带孩子到附近诊所及市内某综合医院看病,按炎症治疗,可是孩子下巴肿胀没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并破溃、流脓。这可吓坏了家人,就赶紧带孩子到口腔医院看看是啥毛病。

该院口腔颌面外科专家汤晓雨主任检查后,诊断患儿是先天性颏下皮瘘。当天上午,医生在在急诊麻醉下对患儿实施手术,并对症治疗。患儿住院一周后康复出院。

 

 

科普一下

什么是皮瘘?

颏下皮瘘往往是口腔颌面部感染导致的颏部皮肤瘘,它开口于皮肤表面,常有少量脓液从增生的肉芽组织中流出,在口腔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但患者自出生颏部就出现瘘道,临床上较少见。

皮瘘都有哪些种类和表现?

汤晓雨告诉小编,临床上形成瘘或窦有很多病因。

发生于舌骨上下部位的甲状舌管瘘。

智齿冠周炎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向外穿破发生皮下脓肿,形成经久不愈的瘘。

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根尖囊肿等牙源性皮瘘,窦道口反复流脓,迁延不愈。

因手术损伤或化脓性感染或其他疾病,涎液不经导管系统排入口腔而流向面颊部皮肤表面而产生涎瘘。

因外伤造成口内异物残留,继发感染后在面颈部皮肤形成经久不愈合的异物性瘘道。

耳前或耳下的第一腮裂瘘和第二鳃裂囊肿形式的瘘。

颌面部特异性感染以及放射性或化脓性骨髓炎引起的骨源性皮瘘,都可形成瘘,在相应的部位长期流脓。

只要找出发生皮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皮瘘是可以治愈的。

推荐新闻